来源: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浏览:5038次发布时间:2024-12-23
老桥横跨麻溪河两岸,安详而静默,似乎正眯着眼,回想那些阳光般明媚的往事。
借了身下小河之名,一躺就是数百年,老桥默默数着平淡的日子。水中攒动的鱼虾与岸边荡过的稻香,都是它最忠厚的伙伴。
老桥是座风雨桥。松木桥身凛然横在三座方形青石堆砌的桥墩上,结实、沉稳。桥板、栏杆被时光的手掌长久抚摸,已青黑如生铁。桥板偶尔有几处凹陷残缺,甚或洞穿,能看得见脚下翻涌的水流,却坚挺如昔,踩上去从不摇晃。
老桥能遮挡风雨,是因桥顶和房屋一样盖了瓦。瓦呈青黑色,村里最常见的那种从稻田里取土烧制而成。我能想见先人们忙碌的模样:蝉声在苦楝树叶间聒噪,阳光烘烤着取土、和泥或者转动模具刷泥的一双双黑手,汗珠和水一道拌进了成型的土坯;土坯被太阳晒干,又被精心挑了吉利的日子,送进了瓦窑;夕阳贴上山顶时,木炭燃烧起来,映红了一张张焦渴的脸庞;簇新的瓦片终于出窑了,被那些皲裂的手码成鱼鳞状的桥顶……
老桥就在村小旁边。每到下课或放学,我总喜欢到桥上逗留一阵,倚着栏杆眺望两岸漾起的稻浪,或者远处山峦边下沉的夕阳,心性也像眼前风景一般渐渐细腻起来。山雨有时骤然而来,叮叮当当敲打瓦楞,仿佛急促的马蹄踏过青石板官道。老桥瓦顶下的我安然无恙,怡然聆听四下风雨声。
夏日夜晚,星空璀璨,萤火虫也打着忽明忽暗的灯笼,稻香被风吹散到村庄每个角落。这时,两岸常常在晒谷坪或者干燥后的稻田放映露天电影。河对岸有电影时,我总跟着大我几岁的堂姐,踩着细如蚯蚓的田埂,猴儿一般跳跃着前往。走过老桥时,总要将脚步和目光停下来,望望两岸黝黑的山峦,听听河水窸窣的絮语。
桥头偶有卖冰棒的人,背着小木箱,里面装着冰棒,两分钱一根。我兜里有山上摘取的小野果,有与伙伴游戏的四角板纸片,却很少有能换来冰棒的硬币,几乎每次都吞着口水从卖冰棒的人身边走过。
那次,堂姐不知从何处得来两分钱,买了一根冰棒,一口咬掉半截,将剩下的递给了我。我倚在老桥的栏杆上,吮吸着半截冰棒,真是凉爽又清甜。那晚电影的名字与内容早已遗忘,老冰棒那朴拙的味道却融进了骨髓。
端阳节前后,雨水多起来,麻溪河开始猛涨。随着“咚咚”的鼓响,村里逐渐沸腾起来。几位德高望重的老者拈香跪拜,随后,带着一群后生请出老桥边的龙船下水,准备龙舟赛。
我们挤在老桥上,看着父辈兄长们满头大汗,一趟一趟在水里练习,船两边的木桨整齐划动,掀起两股晶莹的浪花,我们的心跳得比鼓声还响。不过,正式的龙舟赛场在几里外的资江,十来个村子相约竞技,老桥便看不到更为火爆壮观的场面了。
一年将尽时,天空飘下雪花,老桥又热闹起来。忙碌于田间地头的乡亲们终于有了余闲,聚在桥上摆弄乐器,预备正月里的舞龙。龙身是布做的,十几个精壮汉子高举起来,便成了我心中神圣的庞然大物,心底翻涌着许多和龙有关的故事。
小孩子接触不到高大的舞龙撑杆,却能亲近那些锣鼓唢呐。须发皆白的老者将我们召集起来,细心指点鼓乐的技法,传授老祖宗的技艺。原来敲锣打鼓也有章可循,无怪乎那么节奏铿锵,悦耳动听。我和两个小伙伴都是候补的锣鼓手,至今仍清晰记得锣鼓敲打的节奏。
而今,村里的老桥已换成了石拱桥,那些温暖的记忆却并未逝去,像黑白电影的画面,在脑海中一遍遍滚动……(张雄文)
主办:中共巴中市巴州区纪委 巴中市巴州区监察委 承办:巴州区纪委宣传部
地址:巴中市巴州区巴州大道西段787号 蜀ICP备19017491号-1 川公网安备51190202000217号